为深入贯彻落实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树立优秀榜样,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9年10月31日开展了学习“第一书记”郭子涵先进事迹主题教育活动。
“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”,我校文法学院2018届优秀毕业生郭子涵同学,放弃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,全力以赴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,接力父亲担任台北村“第一书记”,带领乡亲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。
舍己为民的公仆情怀,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,“女承父志”的郭子涵学姐带给我们的是“以令率人、不若身先”的榜样精神。为把榜样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,做到深学,细照,笃行。被学姐事迹所感动的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与体会。
谢江:在了解了学姐的励志故事后,我不由得为她的勇气与担当所钦佩,毕业后的她,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去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,但是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身在祖国脱贫攻坚的第一线,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事业,更多的,是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。
吴俊: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而郭子涵入村扶贫的事迹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现。她的父亲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,现在她从父亲的手中接下接力棒,这是一心为人民的精神的延续。我们应该向她学习。即使我们可能做不到她那样,但我们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以此来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。
杨青林:郭子涵的事迹也深深的触动了我,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,重新衡量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,怎样做一个回报社会,服务人民的人;怎样做一个用无私和奉献诠释时代担当的人;怎样做一个意志坚定不忘初心使命,为青春梦想努力拼搏的人。
杨林说:郭子涵学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我们要像她一样把握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培养坚定的爱国情和报国志。我们要尽我们所能回报社会,让我们的祖国有更好的未来,为全面小康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大的智慧和力量。”
秦雨涵说:女承父志入村扶贫使我深受启发,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,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、奉献自我。新时代再出发,在这场造福万千人民的扶贫事业中,我们要志存高远、艰苦奋斗,要像郭子涵一样接力奋斗,用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,用攻坚克难的进取之志,勇立潮头,奋力拼搏,书写人生华章。
张博文同学说:“最近,我得知了我校文法学院2018届毕业生郭子涵同学“女承父志踏上扶贫路”的故事,被她勇于奉献,反哺故乡的精神所深深的震撼了。我觉得这也是今后我将走入社会时的最好借鉴。郭子涵同学的父亲郭建平同志,始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,倾情投入,奉献自我,用自己的生命,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,是我们的学习榜样。感人的故事仍在继续,郭建平的女儿,郭子涵,毅然决然的女承父业,投入到家乡的扶贫工作中。“ 父亲只是做了他应做的事,正是组织对父亲的认可,正是乡亲们对父亲的认可,指引我走进扶贫领域,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”。这种子继父业,投身扶贫的精神,就值得我们这代工大人,去学习,去牢记。”
相信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,同学们将会受益匪浅,郭子涵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图画,给予我们不朽的精神,正是这种榜样精神,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生动具体,让同学看得见,摸得到,让这宝贵的价值体系生动形象。更好的践行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为自己,为学校,为祖国而不懈奋斗。